朝邑镇堤浒村怎么变了样?
(记者:刘阳)大荔县朝邑镇堤浒村原来村里的基础设施落后,还有109户群众亟待脱贫,第一书记张辉驻村以来,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为村民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发展脱贫产业,为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奠定基础,今天第一书记扶贫手记,我们就来看看张辉是如何开展扶贫包联工作的。
张辉是2017年被派驻朝邑镇堤浒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刚到村上的时候,因为村子距离集镇较远,地理位置没有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环境差,村民出行不方便,极大的影响了村子整体面貌。
张辉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细细的走访了全村的每个角落,跟村民拉家常,了解村子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2018年他通过四处协调申请县扶贫项目资金363万元,其中村子绿化160平方米,投资13万;修建涝池10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对巷道道路进行了硬化2400米,投资240万,新修水泥路面2000米,投资100万;党建广场8000平方米;在村内主干道铺设下水管网道2000米,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同时联系县扶贫办、县农业局为冬枣产业园区进行道路整修600余米,更利于冬枣的运输。基础设施好了生活环境变了,下一步就是要考虑贫困户的发展问题,如何帮助贫困户建立长期产业便是张辉接下来要考虑到的问题。刘小丹是大荔县朝邑镇堤浒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又患重病,全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身上,生活过的尤其不容易。
大荔县朝邑镇堤浒村 村民 刘小丹: 因为我妈以前有乳腺癌,我爸腿脚不方便,我在外面打工也不放心,才回来照看两个老人,再我妈成天吃药,家里劳动力也没有 就我一个人。
回到家的刘小丹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堤浒村位于冬枣的天然优生区,村里的村民这几年都发展冬枣致了富,刘小丹也是看在眼里,急急在心里。张辉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帮助刘小丹申请了2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建立起了3亩的冬枣,现在刘小丹每年仅自家的冬枣就能收入3万元,而且村里每年都会为这些贫困户进行产业分红,这样刘小丹的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了许多,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了。
现在堤浒村像刘小丹一样有劳动能力,想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们都种植上了冬枣,哪些家里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如何能更好的脱贫就成为了张辉念念不忘的事情,把贫困户的事情记在心里,落在实处,让贫困户有依靠,是张辉不变的初衷,结合村里的自身的产业特色,张辉积极协调资金,成立了堤浒村嘎巴脆冬枣产业园区,以“合作社+示范园+贫困户”和“合作社+电商+贫困户”两种模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双赢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进园务工,争取早日脱贫,祁西罕就是这样的一名贫困户,丈夫因为脑梗长期卧病在床,自己又由于腿脚不方便,不能干重活,生活过的是艰难无比。
大荔县朝邑镇堤浒村 村民 祁西罕: 在朝邑住院一分钱不掏,在那干活,我年龄大了,年就让你做点轻松活,到那绑个绳绳了 弄弄零碎了,一天给你一百元。堤浒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392人,家家有脱贫项目,户户有脱贫政策,到2018年,已脱贫73户。大荔县朝邑镇堤浒村第一书记 张辉: 今后在精准扶贫当中,特别是贫困弱势群体,我们要真情关注,精准帮扶 继续发力,确保到2020年顺利完成精准脱贫任务。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农家四季》栏目
编辑:师露
初审:王杰
审核:张军涛
编辑:唐蓉